小学田径教学_小学田径教学内容
1.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田径课?
2.选择田径运动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3.田径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4.如何让提高田径的教学效果
5.田径教学中为什么应重视师德教育和培养
6.目前小学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然而由于社会上对体育的偏见,学生家长不能正确的理解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再加上目前社会上针对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多如牛毛,更使得小学的课余田径训练举步维艰。面对这种现状,做为一名最基层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与各位同行分享。一、力争各方面的支持是课余田径训练的基础体育田径运动训练事关学校、家长、学生及学校训练场所等事项,这其中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学校的领导对体育工作都十分的支持,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我们学校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支持包括了经费、场地、训练时间、相关制度等各方面,从而带动了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训练工作的支持。所以目前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做法就是与家长多勾通,人与人之间最难的就是平等、真诚的勾通,我们得让家长明白你工作的出发点是和他们一致的,那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子女能够更好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多做家访,关键是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联系,要让他们明白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关系。当然这些工作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它贯穿在一年甚至多年的训练活动过程中。通过和家长真诚的勾通,在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选了100多名的小运动员,其中只有一人是因为家长的原因不能参加训练的。二、做好选取材工作是课余田径训练的关键所谓选材:就是指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个人条件,包括体能、身材、素质等各方面条件;为此,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小学的课余田径训练选材工作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为了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所以在选材过程中,要把那些运动天赋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生挑选出来。对于这类运动员的选材要综合考虑其发育问题,遗传因素,以及运动成绩,而不能单纯的看当前的运动成绩。然而那些具有良好天赋的优秀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就要考虑到训练工作的另一个主要任务,那就是在上级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从这个任务出发,就要求体育教师去选择那些有一定成绩基础,对田径运动有浓厚兴趣,训练刻苦,有意志力的学生进行训练,其中意志品质应该作为重要的因素。三、科学、合理的训练是课余田径训练的前提课余训练的最终目标就让运动员获得好的运动成绩,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来实现,这也是整个课余训练工作的核心内容。1、要有科学的训练计划。田径训练是一项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所以这个计划应该是长期的,同时从实际条件出发具有很强的可操做性,并且要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完善,此外还得有阶段性的小结,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2、重视基本技术的掌握,这里包括各个专项技术和各能辅助技术。小学的课余训练是基础的基础,因此掌握正确、合理的基本技术应该放在训练的第一位。同时在技术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正确的处理和把握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做到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必须建立在身体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上。3、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决定了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不适宜进行大强度的训练。为了让小学生身体得到健康的生长发育,我们在负荷的安排上应该以运动量的逐步提高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加大运动强度。但是比赛的成绩是强度的体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应该在全年量的积累上,在赛前的两到三周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以适应比赛时的强度。4、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速度、力量、耐力这三项基本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和地位。我认为在田径这项运动中,速度是核心,力量是物质保障,而耐力是基础。因为比赛成绩好坏主要体现在速度上,比如径赛项目比的就是位移速度,田赛项目的成绩也取决运动员合理运用技术的前提下的出手速度,起跳速度。而没有强大的肌肉收缩力量来对抗阻力,那么速度也无从谈起。但是速度和力量的提高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可多组数的反复练习如果没有足够的肌肉耐力和良好的心肺功能就不可能实现,所以速度和力量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耐力提高基础上。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然后逐步发展学生的力量,而速度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种,它应该是一条线,始终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也就是要做到每堂训练课都有速度练习,只是针对不同的练习目的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5、设计一套完整的灵敏协调性训练的方法。良好的灵敏协调素质能够让运动员具备好的观察力和反应速度,并能准确的表现所做动作在空间、时间和用力等特征及相互配合上的高度精确性,并能使运动员能够较好掌握和完成多种身体练习和多种运动技术。因此在每堂训练课的准备活动中加入十分钟左右的灵敏协调性的练习,能让学生的运动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四、加强思想教育,重视文化课成绩。1、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能够参加田径队证明了他们具有超出同龄人的天赋,特别是对那些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证明他们价值的重要机会。必要时可以给这些田径队员一些适当的特权,让他们感觉到能够身披印有学校名称的运动服,为学校的荣誉去拼搏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同时通过学校领导给予那些参加了上级运动会载誉而归的学生大力的宣传表扬,让他们享受英雄般的待遇来增加他们的自豪2、培养兴趣,让学生从成绩的提高中获得满足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有让他们喜欢这项运动,热爱这项运动,并在训练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在不断的进步,这样学生才能克服训练中苦和累。同时用各种游戏和学生喜欢的球类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此外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负荷,尽量让学生在玩耍中提高身体素质。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谓的亲其师而乐其道,当学生喜欢体育老师了,愿意和你在一起,那么他就会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其实许多时候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愿意付出多少,承受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老师的亲近度。那么如何让你的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把你当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呢?那就是爱你的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这种关心应该是生活上、学习上、训练上全方位的。平时,尽量多一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多和学生玩一玩,聊一聊,还可以带他们出去野炊、踏青等等。总之一句话,你对学生在情感上付出多少,那么你就将收获多少。
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田径课?
准备活动的英语为“Warmup”,译为“热身”,是一种低强度的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和判断的综合能力,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减少错误,避免损伤。
田径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两种。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运动的特点,调节各器官与中枢神经间的协调机能,把与专项技术有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都充分地拉开,这样的准备活动称之为专门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在田径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训练中应加强对专门性准备活动的认识,科学安排专门性准备活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一、专门性准备活动对人体生理的重要性
人体的任何动作都依赖于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生理方面又可以从肌肉、中枢神经、内脏器官、关节和体温调节这五个角度来分析。
1.肌肉
一束肌肉是由许多根肌纤维组成的,肌纤维一条挨一条紧密地相互“粘连”在一起。不同的体育锻炼会使不同的肌纤维产生不同的效应。准备活动可以使体温升高,不但可以使肌肉的黏滞性下降,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加肌力,还可以拉长胶原质纤维的长度,以使具有较大的柔韧性。这样不仅是自我保护,还是提高成绩的措施。
2.中枢神经
身体通过准备活动的身体练习,就会在大脑皮层相应的中枢留下痕迹,所以使一般神经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各中枢间的暂时联系得到迅速的提高,提高了大脑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促使大脑皮质的兴奋达到适宜的状态,人体大脑皮质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实现各种机能活动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大脑皮质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和对自主神经的调节。
3.内脏器官
内脏器官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兴奋由大脑皮质传出
后,需要经过皮质下中枢,最后才传送到所支配的内脏器官。再加上自主神经系统传递兴奋的速度比运动神经慢,这就决定了在需要迅速提高其功能时,内脏器官表现出更大的惰性。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就要求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加快工作来满足运动时的需要。
4.关节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结缔联结。关节里面有两层物质,其中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可以分泌透明的蛋白样黏液,具有润滑和营养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运动初期,关节面之间的滑膜层并不会分泌滑液保护关节软骨,准备活动可以使体温升高,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从而预防韧带和关节的损伤。
5.体温调节
通过准备活动的身体练习,可以使身体感到发热,体温逐步升高,体温调节功能加强,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传导的速度,加快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降低了肌肉的黏滞性,防止了在正式练习时因强度过大而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
二、对教学中合理安排运用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安排专项准备活动
在田径教学中,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素质、专项素质各不相同,因此要因人而异地安排专项准备活动,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最合理的专项活动方法与技术要求。
2.根据外界环境的不同安排专项准备活动
田径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露天的田径场上进行的,外界环境,例如天气、季节、气温等原因都直接影响到田径的教学工作。因此,在田径教学专项准备活动中,要随时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根据田径教学课的内容安排专项准备活动
田径教学中,既有新授课,又有复习课,课程结束之后又有考试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授课类型与内容合理安排专项准备活动。新授课与复习课应安排与所要授课或复习内容高度相关的专项准备活动,活动量和强度可以稍大。
三、结论
1.专门性准备活动是田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田径教学的关键。要合理运用专门性准备活动,加强对专门性准备活动的认识。
2.专门性准备活动在肌肉、中枢神经、内脏器官、关节等生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田径教学的进行做好了铺垫。
3.在田径教学中,合理安排专门性准备活动,要注意安排的方法,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安排专门性准备活动,同时也要注意教学中的方法。
选择田径运动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作为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首先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在这谈谈近半学期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一些粗略了解.和教学中的建议.
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弱点。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多变的内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再经我们体育教师在课上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当然我们也应密切结合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大体方向.,即课堂的教学中也应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从而达到我们体育课中教学目标要求。
田径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选择田径教学内容的原则包括:健康性原则、简易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1、健康性原则:田径教学内容应符合健康性原则,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发展有益。这意味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体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的田径项目和训练方法,确保学生在参与田径活动时能够获得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2、简易性原则:田径教学内容应符合简易性原则,即内容应简单易懂、容易掌握,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发展。选择简易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降低学生的难度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3、兴趣性原则:田径教学内容应符合兴趣性原则,即内容应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选择有趣、多样化的田径项目,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乐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田径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学生的特点
1、短跑:包括100米、200米、400米等跑步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
2、中长跑:包括800米、1500米、3000米等长跑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耐力、持久力和战术意识。
3、长跑:包括5000米、马拉松等长跑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长期训练能力。
4、跳远:包括立定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协调性和技术能力。
5、跳高:包括跳高、跳远等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爆发力和技术能力。
6、投掷:包括铅球、标枪、铁饼等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技术能力。
7、栏跑:包括栏跑、栏击项目,适合培养学生的速度、协调性和技术能力。
如何让提高田径的教学效果
加强青少年体质,发扬田径传统。
青少年田径是基础项目的基础,实实在在地在中小学当中推进和强化田径为本的体育教育,意义和作用应该高于办好大赛。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学校体育开展不力,田径运动也在其中。很多情况下,中小学里最让学生担惊受怕的不是具有一定危险但可搞可不搞的体育项目,而是非搞不可的田径。
学者们都承认,人类最早的体育行为和运动雏形就是以跑、跳、投为主要内容的田径,出于生存需求,这些都是生活和劳动中的基本功。世界上最早的田径比赛距今已有2200多年,论资历也称得上各项运动之母。因此,一个国家某项球类打得好不好,事关体育形象,田径强不强,事关人口体质。
扩展资料:
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诸如心脏疾患突发,正是在校运会的田径场上。媒体大多追踪事后的处理,少有探讨现象的根源,于是,简单的跑步也成了体育教学计划的“禁区”。
一位2002年踢过世界杯比赛的前国脚说,自己和不少队友少儿时代都是一方一地的田径苗子,校运会夺冠,市运会摘金,纪录保持了多年,哪像现在这样把体能当成天大的事。细回想,他说的那个年代里,中国田径的状况的确比现在乐观。
人民网-人民日报大昭评论:田径也要从娃娃抓起
田径教学中为什么应重视师德教育和培养
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上田径课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获得学习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动机是指支配学生学习达,且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因素。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参与田径课的兴趣多数表现为不积极、不主动和冷漠,和球类运动相比学习兴趣不高,这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端正上田径课的态度,明确田径课对其他专项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奇,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所具有的活动性、刺激性、变化性、竞争性和技巧性等特点,恰好可以满足他们这种需求。学生好奇、好动需要的体育活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动机时,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心理。
2、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个体在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任务时,尽力去做,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体育成就动机与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成败经验等主观因素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相联系,加上体校的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中,因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通过鼓励、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会自我价值和成就感,更利于田径课教学的开展。
3、运用游戏进行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田径教学模式游戏化,田径课教学呈现灵活性、健身性、娱乐性、知识性、技能型等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田径课上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游戏来满足学生兴趣,让田径课变得生动,从而激发和改变学生对田径课的态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在运用游戏时,做到公平和公开化,让学生自己编排游戏,教师参与游戏,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
目前小学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田径教学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魄和健康素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同时,田径教学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发展。师德教育和培养在田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如下:
1、师德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田径教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通过师德教育,教师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操守,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保障教育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成长。
2、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田径教学可以通过比赛和训练等方式,在激励学生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通过努力训练,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能不断地磨练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信念,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格局。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田径运动是一种需要个人发挥的体育项目,但在团体比赛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团队运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同时也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4、师德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领导力和教育能力: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和比赛。通过师德培养和教育,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也能够增强其领导力和教育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和健康行为:田径教学需要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纪律和行为习惯,并且需要有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师德教育和培养,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自律、坚毅、勇敢和努力的品质,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田径运动的好处
1、提高身体素质:田径运动是一种全面性的运动,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敏度、速度等。通过长期的田径训练和比赛,可以使身体更强壮、更健康。
2、减少肥胖和疾病风险:田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肥胖和疾病风险。由于田径运动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从而减少体重,并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3、促进心理健康:田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感,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田径运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毅力和耐心等品质。
就目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小学还存在着很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有着很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将来希望有更加有关孩子在体育健身上的娱乐设施,既能在快乐中锻炼孩子的身体,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