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又不是一场奥运会-人生又不是一场奥运会下一句
1.奥运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人类之间的战争,就其本质目的来说,并不在于屠杀,而
2.为什么说人生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3.运动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4.不顾身体伤痛也要参加奥运会,值得吗?为国争光和为自己后半生考量,哪个更重要?
5.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你都在干些什么?
奥运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人类之间的战争,就其本质目的来说,并不在于屠杀,而
奥运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人类之间的战争,就其本质目的来说,并不在于屠杀,而在于使敌方屈服,这一点,在奥运会上得以充分实现。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本来就有着协作与好战的双重属性,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争。但愿奥运能成为人类竟争与好胜的最终战场,而使真正的血腥战争得以消亡。 奥运是人类体能的博览会。似海豚,奥运会上有着那么多优美的泳姿;似猎豹,百米冲刺风驰电掣;似雄鹰,体操、跳水志在长空。美中不足的是,人类最大的潜能---发明、制造与利用工具的能力未能成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 奥运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每一枚奖牌,其份量均超过奥斯卡、金熊的奖杯。 奥运是人生的缩影。冠军是幸运的,在通往冠军的金字塔下,多少无名英雄为之而奋力攀登;冠军是短暂的,今日的冠军,明日可能名落孙山;冠军是相对的,某一项目的冠军,在其它方面很有可能是低能儿;冠军是荣耀的,但在他高唱国歌、热泪盈眶之时,想到的并不是未来 怎样辉煌,而是回想到了数年来伤病的困扰和艰苦的训练;冠军是可贵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挠、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奥运是人类的圣会。除了它,人类的哪一项社会活动能在如此公正、详和、欢庆的气氛中进行!我祝愿奥运精神永驻人间,给世界带来和平、带来欢乐、带来繁荣、带来希望
为什么说人生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那天看湖南卫视的《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介绍了两个人。一个考研究生10年没被录取,另一个写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没能发表,他们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确让人钦佩。一个说,国家规定考研究生可以考到40岁,他还可以再考4年,即使考不上学知识总是没错的;另一个则表示他还将继续写下去,努力争取作品能被人接受。
许多嘉宾、现场的观众都对这两人的行为发表了看法。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某公司董事长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他们从考研究生和写作中得到了快乐,那么就应该继续下去。但如果是功利色彩太浓,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和发表作品的话,那还不如放弃。虽然他的话与主持人构想的节目主题不吻合而被主持人打断,但我认为他的话是最实际的。
一个人考10次研究生和写300多万字的作品是要耗费许多时光和精力的,如果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中,他们都不能感到快乐,只是靠毅力和一种强烈的欲望支撑着,那么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在没有欢乐中度过那不是很可悲吗?我们说一个人上瘾而又不能戒除的话,那一生就毁了。实际上同样的,如果他们经过这样艰辛的努力最终结果还是不能成功的话,那我想他们这一生也就没有快乐可言了,那他们这一生不是也被毁了吗?
斯宾诺莎说:幸福不是德性的报酬而是德性自身。
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但人不能将快乐寄托在高尚行为的回报上,而应该从行为本身感受快乐与幸福。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喜欢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感受快乐。这样,你能成功,当然更好,即使不能成功,你也从工作中得到了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人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人达致成功的手段。人是为生活而活,不是为成功而活。人不是事业、理想、成功或其他任何东西的附属物,人自身的快乐和幸福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临济。临去世前,数千名门徒聚集在一起聆听最后的讲道,可临济只是躺着,快乐地带着微笑,不说一句话,看着他快了却不说一句话,他的一位老朋友,一位同样有名的大师提醒他:“临济,你是否已经忘了你必须说你最后的遗言?大家都盼望着呢。”
临济说道:“请听!”这时屋顶上两只松鼠在奔跑着,尖叫着,他说:“多美!”然后他了。就在那一刻,当他说“请听……”那是全然的宁静。
每个人都以为他会说些伟大的事,但是只有两只松鼠在屋顶上打架,尖叫着奔跑着……然后他微笑,接着便去世了……但是他已经发出了他的最后信息:我们不要将事情分成小的和大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
在那一刻临济的与屋顶上两只松鼠在奔跑同样重要,那没有区别,所有的存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的整个哲学,他一生的教诲——没有什么东西是伟大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渺小的,这全由你而定。
我们曾经背负过太沉重的理想和主义,到头来却发现那只是别人用来操纵和控制我们的一种工具,于是它像皂泡一样破灭。现在我们也还背负着沉重的“殷切希望”和“成才的祈望”,其实人生怎样才有意义,完全只是我们个人的一种选择。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要有一些所谓伟大的人生目标,要干一些所谓的大事。其实事情的重要和不重要,是大事还是小事,只是你自己的一种界定,能够让你快乐的事,能够让你投入心力、投入热忱的事,那也就是大事,那也就是重要的事。
年轻人都容易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过程是手段,结果是目的,没得到好的结果就是失败。其实过程是漫长的,结果是短暂的,人不能为了“短暂”,而放弃“漫长”。就连人生也就是一种过程啊,人的结果不就是亡吗?享受人生也就是享受人生的过程。
在年少时,我也曾像他们一样对成功狂热,抱定“不成功,毋宁”的信条。强制自己放弃多种娱乐和爱好,用“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鼓励自己。由于我只是在强迫自己,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无法坚持长久。最终结果是自己学习没搞好,少年时的生活也被毁了。
从此我在选择从事的工作时,都将能享受过程放在第一位,这样工作起来既轻松又愉快,而且还容易取得成效。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张宁,1994年就开始代表国家队出战,虽然一直在国家队呆着,状态却不是很理想,只能在国家队任第三单打。但2004年在她29岁“高龄”时,她却达到了运动生涯的巅峰,取得了奥运会单打冠军。在参加奥运会之前这一年,她就已经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打得那些世界著名运动员得不到1分。
记者问她状态如此之好的原因。她说:“原来我是为取得好成绩而训练、比赛,现在我是喜欢羽毛球运动,我能够享受训练和比赛。当注重过程了,你就会赢得这个比赛。”
还有女子举重运动员陈艳青,在落选悉尼奥运会后,她就退役去苏州大学读书,并当了江苏省举重队的教练。不过举重毕竟是她难以割舍的痛与爱,她自己说:“在当教练的时候,每天看到杠铃就忍不住想把它举起来。”
结果爱好让她重新回到了举重场,训练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获得了雅典奥运冠军。
过程与结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懂得享受过程,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懂得享受过程,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人生也是这样,昨天是历史,今天是现在,明天是未来。我们只是力求将每一个今天都过快乐,当它成为历史时,我们的历史也就成为了快乐的历史。
生命是非常简单的,它是一个欢舞,整个世界可以充满欢乐和舞蹈。但总有人有意或无意识地谴责生命。佛教认为我们是前世造孽,今世降生到世上为人受苦;基督教认为人是因为犯了罪才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来到世上为人的;伊斯兰教也认为人前世犯了罪,只有在今世苦修行才能上天堂。人们创造宗教来谴责自己的生命,总认为没有人应该享受生命,没有人应该微笑,没有人应该欢笑,生命只是一种惩罚。当你总是处在不断地被人告知生命是一种惩罚的气氛中时,你又怎样能够享受生活呢?你正在受苦,因为你做错了事,你被扔进这个监狱来受苦,那么你怎样能够享受它呢?
我们的哲学家也在那里大肆宣扬:耽于娱乐便会扑灭心中的光明。人不应该耽于享受,人应该抑制自己,在理性的指导下,去吃苦,去追求成功。快乐是罪恶的象征。
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成功就是要吃苦。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天平”理论:你要得到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得到好像总是与付出成正比。我并不反对得到就要付出,但这种付出并不就意味着是吃苦。我为了成功也付出了很多,但现在回味起来,我感觉最快乐的日子还是在付出中的那些日子,而不是成功的现在。
成功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就像人要去旅行,那么为旅行的一切准备也是快乐的。你只有抱有这样一种快乐的心态,你的行为才能持续长久。如果你总认为是先吃苦,日后才能获得甘甜,那么我相信你的计划很可能会中途夭折,吃苦的事总是难以持续长久。甚至当你吃尽了苦后,却并没能达到目的,那么我想你这一生不是被毁了吗?曾经有一位学员告诉我,他要先立业再成家,他成功的决心是那样强烈,但我总有一些悲哀,如果他的目标太高,而他总不能达到目标的话,他的青春又已度过,那么他将来不是一个悲剧吗?
实际上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并不是到了成功才感觉到快乐,他们整个的追寻过程就是一种快乐。这样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即使不能成功,他们也快乐了。追寻快乐与追寻成功并不是一对矛盾,它们是统一的。你也只有将它们统一起来,你才可能幸福,你也才更有可能成功。就像斯宾塞所说,以快乐为目的,必然会使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也具有快乐的性质。也就是说以成功为快乐的话,那么追寻成功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但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治好病是快乐的,但治病的过程要打针、吃药却是痛苦的。还有母亲诞生小孩是快乐的,但怀孕和诞生的过程却是痛苦的。我认为成功的过程并不能类比于打针、吃药,因为成功并不能看成是治病,成功是一个人不断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要类比的话,我倒认为成功就好比身体长强壮了,而成功的过程就是要吃饭、吃菜。补充各种营养,而这甚至是一件比身体长强壮了还快乐的事。成功虽然有些像诞生小孩,也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东西,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像孕妇一样,有着精神上的无比愉悦,却没有孕妇生理上的痛苦。
总之,不要把追求成功的过程当成是吃苦,抱有这种观念去追求成功的人,据我观察极少有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的。成功是快乐的,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快乐的,这样我们就能唱着歌行进在成功的大道上。
我要对你说,生命不是一座监狱,也不是一种惩罚,它是一种报酬,它只给予那些能够获得它的人,值得受赏的人。现在享受是你的权利,快乐也是你的权利,如果你不享受,不去感受快乐,那么这将是一种罪孽。
如果你不美化它,如果你还让它和你发现它时一样的话,那么这是在与这个宇宙的规律对抗。
生命是要发展的,是要不断被美化的,你不能从诞生直至亡,都没能体会它的美妙,感受它的活力。
不,不要这样,让它更快乐一点,更优美一点,更芬芳一点。
要点:
成功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运动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运动精神是一种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精神。
运动赛场多少体育健儿为之拼搏为之奋斗终生,奉献一生,少数人打败了无数人,站在了荣誉的最高处,然而更多的是与冠军一样付出一样努力的人最终败给了时间,败给了伤病,败给了对手,与遗憾相随的是运动的拼搏,这就是运动的精神,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只要没有到达终点线,这一场比赛便没有输,我们每一分的努力都会有相应的回馈。永不放弃不仅是一种运动精神,也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品质。在人生竞赛中,我们不可能总是冠军,但我们可以做到永不放弃,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生斗士。
什么是运动精神
1、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在比赛中,都要做到遵守比赛规则,服从教练和裁判,尊重队友和对方队员。
2、懂得无论是在比赛还是生活中,输赢都是次要的,真正的赢家属于那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永不服输,既捍卫自己的尊严、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所谓运动精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就是全力争胜与公平竞技。全力争胜,就是超越自己,挑战极限。而这种精神不应只局限在运动场里。92巴塞罗拿奥运会夺得5枚金牌的白俄罗斯体操选手谢尔博,凯旋后与女朋友结婚,本来一切都沿着幸福的轨道进展。
可命运之神却突然变脸。谢尔博的新婚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谢尔博从此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整天沉沦在酒精之中。然而四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人们依然看见他熟悉的身影。可是由于他的技术已经荒废多年,人们再没有看到他颈上挂着的金牌。
但是,他从巨大的痛苦和绝望的颓废中重新振作,再次站起来。他超越了自己,战胜了命运,他已经是胜利者,是人生赛跑中胜利者。
不顾身体伤痛也要参加奥运会,值得吗?为国争光和为自己后半生考量,哪个更重要?
不顾身体伤痛也要参加奥运会,我认为这是一种拼搏精神,所以肯定是值得的。为国争光和为自己后半生考量,我认为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为国争光我认为对个人非常重要。因为自己作为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成功站在领奖台上向世人宣布自己的成就,这是很多运动健儿的梦想,也是支撑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艰苦训练的原因,如果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去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很多人并不会愿意这样做。
因为已经为自己的梦想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突然让自己有一天放弃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这样的事情,所以为国争光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是更重要的。
其次从自己的后半生考虑,如果自己确实身体有伤,那么出于以后的生活和安全,不去参加奥运会对自己也很重要。因为身体健康才是陪伴自己永恒的财富,尤其是运动员在跨入老龄化之后,身体的各种伤病就会出现。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去参加奥运会,从这个观点上来讲,我认为也是比较重要的。
我个人的出发点是为国争光,比自己的后半生更重要。因为很多运动员的伤病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且现在医疗技术也非常发达,自己如果患有疾病可以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而自己的青春就这么几年,参加一场奥运会不仅能圆了自己的冠军梦,同时还能为国家争光,这样的事情一生当中也出现不了几次。
我也看到很多运动员带着自己的伤病坚持奥运会,目的就是圆了自己的冠军梦,等到自己老的时候也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能让自己内心也骄傲一番,如果为了身体健康出发,选择平淡度过一生,我认为剩下的只有无限的懊悔。
在我眼中看来,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轰轰烈烈地去拼搏一把,这样才能让自己感受到青春的热浪,如果自己在青春期就选择安逸的生活,那么到年老的时候,自己没有任何可以回忆的东西。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奥运会冠军是最高荣誉和成就一旦自己达成,这个目标将会对自己的一生迎来很大改变。甚至有一些人在获得冠军之后,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
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你都在干些什么?
我第一次知道奥运会,还是在01年的时候。儿时稚嫩,我正处于成日里“砸沙包”的状态,并不懂得“奥运会”三个字究竟是什么?
2011年,忘记了是什么时间,再次打开电视,已然是“全民奥运”的时刻。我从爸妈的口中得知“中国申奥成功了”,然并不懂得这意味着什么?
老爸说,“多骄傲,申奥成功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儿”,懵懂无知中,我知道了申奥成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我仍记得那时的家里,有一台彩色电视机,一辆摩托车,一个电话,老爸还用着传呼机。
我曾经想当然的以为四年的时间很是漫长,每每总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日子过得好生慢,好想去拨动时钟伯伯的弦。
2004年,那个暑假是我第一次看奥运会,家里的电视还是老样子。
我清晰的记着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跑过的身姿,全中国人民都为之沸腾了。
“谁说黄种人不能拿到奥运前八名,我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觉得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的”,那个很是帅气阳光的大男孩,披着五星红旗在赛道上奔跑,亲吻难得的金牌,大男孩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14岁的我,平生第一次,眼睛跟着刘翔一起流眼泪了,那是兴奋的、骄傲的、情不自禁的感动。
我还记得那一年的林丹,俨然是一个白白嫩嫩的鲜肉。有个镜头让我至今仍然颇为怀念,有一场决赛,林丹全身扑地救球,身姿矫健,我的脑海里飘过了“男神”二字。
“姐,你说什么什么时候会到2008年呢?感觉好遥远。”那个下午,我歪着脑袋,问着和我一起看电视的姐姐。
“谁知道呢?2008年太漫长了。你想去北京吗?想不想去现场看奥运会?”
“想呀,你想想,北京奥运会那得来多少外国人,那时候我也该上大学了吧。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北京看奥运会”,我兴奋的站在凳子上,两眼放光,枉若真的看到将来的自己去了北京。
“我想去北京,看奥运会,我想考北京的大学”,初中二年级的我拿着粉笔,在地板上写着。那时我14岁,生活在村子里,比不上现在的孩子早熟,对于未来的一切都很是懵懂。
2004年,我们家换电视了,不再是之前那个破破旧旧的彩电。老爸买了Nokia的经典款手机,我总是偷偷摸来打“贪食蛇”的游戏。我和姐姐,依旧会趁爸妈不在家,熬夜看电视剧,打小霸王游戏机。
2004年,我的日记本里留下了刘翔、林丹,还有那个心中的梦“08年,我在北京看奥运”。岁月悠长,04年雅典奥运会,有太多太多绝处逢生的野花。
四年的时间又匆匆而过,盼了那么久,2008年终于来了。当日子开始用倒计时,一切都那么匆匆而过了。
不到18岁的我,正值高三,每日里都眼睁睁的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然后便是埋头苦读。
“你想去哪里?去哪里上大学?”休憩下来,我和姐姐也会聊上那么两三句。
“去北京吧,如果可以的话。”
“姐,我想和你一起,咱们读一个学校。”
2008年,发生了太多事。五月里的天很是闷热,一个消息突然间传遍了整个校园。汶川发生了“5.12”大地震,学校组织学生捐款,全校学生集体站在操场默哀,也是平生里第一次听到了警报声,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有种悲伤是“举国哀伤”。
我们的政治老师,一次次在黑板上写着汶川,电视里满是各种救援的画面。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不敢去顾忌太多。体检、一次次摸底考试,高考越来越临近了。
那一年,我高考发挥失常,并没有圆了多年前的梦想,而选择复读;而姐姐发挥超长,也没有去北京,而是选择了南京。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8秒,盼了整整八年的奥运会开幕了。我在家里,看着早已换过不知几代的电视机,电视里美妙绝伦的开幕式,有几分激动又稍待莫名的期许。
那一年,在北京,有多少奥运健儿想在家门口夺金?刘翔,国内主流媒体的目光统统指向了刘翔。2008年,刘翔25岁,8月18号,我看电视直播,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在电视机前的我默默流泪。
这个大男孩,该有多坚强,才能承受得起这一切。我们固然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2004年刘翔巅峰时刻,整个被神化了,可是人生不是处处有巅峰,也有着顶峰消失的烟花。我们怀揣着太多希望与期待,高考也是如此,同样是寒窗苦读十年,有的人失意,有的人夺了冠。
我曾经想当然的以为,高考失意,我的人生整个就结束了;我也曾想当然的以为,刘翔的失意,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我错了,还错的相当离谱。
好生奇怪,上了大学,总觉得日子越过越快了。
四年的的时间匆匆而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了。四年后的我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正值大三的暑假。
那一年,我开始了实习,每天白日里上班,晚上熬夜写文案。最为夸张的,我的第一份稿子,写了整整一夜,我的人生开始有点漂漂亮亮了。
那时晚上最为欢乐的时刻,就是和宿舍姐妹一起看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直播。与以往不同,这一年我开始用起了微博,什么事也开始从微博上得知了。
那一年让我最为惊奇不是刘翔,而是我曾经心中的男神林丹,竟成了“糙老爷们儿”,脸黑黑的。时间带走了林丹的白净小生,也带来了久经岁月沉淀的“黑色素”。唯一不变的,林丹还是那么帅,一种老练的帅气。
那一年的刘翔又回来了!即便还是因为伤势无奈而退出,我觉得他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能一辈子站在顶峰的,多累呀,还得傲视寰宇。我们本是平凡人,有着心中的梦,追逐过就好了,又何必在乎每一次的顶峰。你曾经拥有过,看到过顶峰的烟花,又何必在乎它的消失呢?
刘翔,包括每一个奥运健儿,甚至曾经追逐过梦的人,人这一生,有得有失,方是喜闻乐见。太看重输赢,国内媒体还处于“孩童期”。
2012年8月,那个奥运的夏天,我恋爱了,是微博恋情。我给自己打了一个赌,四年后,和他在厦门定居。
2016年,我依旧刷着微博,痴迷于微信;我的身边不再是一个人,而有了他的陪伴,我的一个赌,两人分分合合竟有四年了;我不再关心奥运会,它却悄然来临了;我总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每日里忙忙碌碌;我身边很多朋友不再是孩子,而成了孩他妈孩他爸。
四年后,我所经历过的第四个奥运会,26岁,我都快成了老姑娘,每日里被人催来催去。我的姐姐们,都相继有了宝宝,8年后,我们仨聚少离多,各自成家,再也不会整日里待在一起熬夜看电视了。
这一年再看里约,竟是林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岁月匆匆,我们人这一生,会有多少个奥运会呢?
刘翔,依旧是曾经那个时代的传奇,即便辉煌逝去,他还是曾经的那个他。
今日,微博上一直刷着一个热点词汇“痛失金牌”,请给予运动员最起码的尊重。没有谁不想夺得金牌,可是能不能不要过分看重,甚至“金牌”。银牌、铜牌,同样是欢喜,谁又能每一次都是世界第一,曾经看过高处的风景,随它任意风吹散了。
整整12年了,从04年到现在,我从未想过12年后的我会在厦门,还真的要定居了。人生总是这样,有着出其不意的惊喜。没准再过四年,我的生命里可能又多了一个人。
从08年到现在,整整8年了,我有幸观看一场里约奥运会,在厦门,此时此刻朝着自己心中的梦前进,未知的恐惧和期待让人觉得美丽,但一个八年可以改变太多,我见过绝处逢生的野花,也看过顶峰消失的烟花,事物瞬息万变,别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辜负了自己的苦难。
人这一生,有太多惊喜,没准再过四年,我真的出了一本书呢?
?一个有思想见地的家庭主妇。微信公众号:天亮了ID:yibao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