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专区

文章内容

马拉松专业跑步吧_跑步 马拉松

tamoadmin 2024-05-25
1.马拉松跑步训练方法2.专业健身的人会跑马拉松吗3.为什么在跑马拉松的圈子里有一句话是“半马不是马”?说到马拉松大家都非常熟悉,马拉松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

1.马拉松跑步训练方法

2.专业健身的人会跑马拉松吗

3.为什么在跑马拉松的圈子里有一句话是“半马不是马”?

马拉松专业跑步吧_跑步 马拉松

说到马拉松大家都非常熟悉,马拉松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马拉松的赛程全长有二十六英里三百八十五码,换成公里数十四十二点一百九十五公里。马拉松还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

不过世界上还有一种马拉松,叫做极限马拉松。极限马拉松的赛程远远的超过了传统马拉松赛程长度,因为还常常被人称为魔鬼马拉松和地狱马拉松。

曾经希腊的“钢铁人”亚尼斯以每公里四分四十五秒的配速整整跑了了二十四个小时,在一天之内跑完了三百零三公里。美国的三十七岁女跑者Camille Herron在二十四小时里面一共跑二百六十二公里。成功的打破两项女子田径世界纪录。

那么我们人类在极速马拉松跑步二十四小时之后,身体到底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人类在跑步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最先开始燃烧脂肪,肌肉会开始产生燃烧感。在跑步一小时的时候,身体会将卡路里转化成能量,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到活力四射。跑步三小时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运动伤害,不过在这个时候心脏会变得更加强劲。在我们跑步五个小时后,我们的膝盖可能会痛,但会使肌肉变得结实,体重变轻。跑步八小时的时候可能会有倦怠感,伴随着严重的肌肉痉挛。跑步完成十小时,任何人都必须得补充卡路里,否则身体会有奔溃危险。跑步二十小时,无论跑步的人专业与否, 跑步人的腿、脚、膝盖都会严重疼痛。跑步二十四小时之后,跑步所带来的所有的好处都会消失,并且需要补充大量的睡眠和卡路里来恢复。

马拉松跑步训练方法

马拉松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最好成绩是2小时01分39秒。2018年9月16日,在柏林马拉松上,33岁的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39秒夺冠并创造了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

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马拉松起源:

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语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

中国史上第一届马拉松比赛在南京举办,自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后,中国有记录的首届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位于南京与镇江之间。其中赛道的最后一段路程,即南京的中山门到新模范马路这一段。

1910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六日),《时报》发出了一份比赛预告:“各报馆鉴:长距离竞走会从镇江金山顶起,至南京劝业会纪念塔止。十七(日)发足,十九(日)达会场”。清末民初,“竞走”是人们对于跑步比赛的通称。

扩展资料

1、原本马拉松比赛没有设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但国际田联(IAAF)为了刺激公路比赛的发展,决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设立马拉松、竞走等公路比赛的世界纪录。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方能参加比赛。

2、在马拉松赛中,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2.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

3、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4、2017年4月23日,伦敦马拉松大幕拉开。经过2个多小时的角逐,肯尼亚名将玛丽·凯塔尼以2小时17分01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纯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马拉松

专业健身的人会跑马拉松吗

关于马拉松,随着跑友们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很多人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体系和风格,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现如今推广在跑友和专业运动员当中的基本训练方法是相通的,今天,我们马拉松助手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各种训练方法该怎么练,有怎样的作用。

1、长距离跑

定义:长距离跑,一般指超过26公里的跑步训练。

目的:提升耐力,为42,195公里的距离的煎熬做准备。

不过,对于长距离,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凡跑长距离,则必是慢跑,这样收益不会太大。想要获得最大的效益,需要在正确的强度下进行长距离跑,要明确一个准则,长距离跑,不应该是慢跑,慢跑的目的只是为了缓解身体疲劳而用的。

长距离跑训练最有益的配速应当是比马拉松目标配速慢10%~20%。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这个配速应当是最大心率的74%~84%。在这个强度下,才能达到长距离训练应有的效果,那就是跑得足够努力,但强度又没有冲出限制,这样一来,第二天可以更快地恢复过来进行下一场训练。

长距离跑的方式,应该采取负分段跑法。

负分段跑法,简单说就是前慢后快,慢慢提速,从马拉松目标配速的20%开始,逐渐加速到马拉松目标配速的10%。

2、中长距离跑

定义:中长距离跑一般指18到26公里的训练。

目的:维持强度稍大的持久力。

如果说30公里以上是训练马拉松耐力的最好距离,那么18到26公里的中长距离训练就是半马耐力绝佳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要稍高于长距离训练的配速以达到更高一个层级的强度耐力提升效果。

但尽管如此,中长距离耐力训练也不要把速度提高的过快,因为相对与全马训练来说,它更像是缩减版的长距离跑,也就是说,在自己状态不好,不足以跑长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中长距离取代。

3、马拉松配速跑

定义:马拉松配速跑也属于中长距离练习范围,旨在用马拉松目标配速完成大部分里程。

目的:模拟比赛感,增强信心。

现在,很多跑着开始重视马拉松配速跑,承认它的价值以及提升成绩的作用。

与中长距离训练相同,马拉松配速跑也应该由相对舒适的状态开始训练,在训练的最后阶段提升到马拉松目标配速。

比如,我要跑30公里,其中前面5公里作为热身跑,在后面的25公里,全部按照目标配速进行。训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身体提前适应比赛当中的强度。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在气候、温度、路线方面也要尽可能的模仿比赛线路。

对于多数人来说,马拉松目标配速的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79%~88%。

4、有氧跑

有氧跑基本包含两个层级,一个是标准有氧强度,一个是更舒适的的有氧强度。

它比乳酸门槛跑的速度慢,比中长距离的训练短,比恢复跑的速度快。有氧跑的目的则很简单,就是为了通过训练量的增加来提升有氧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量。

有氧跑量的充分能有效的提高比赛状态,因为很多与耐力进步相关的适应性提升都与跑量有关。

对于普通跑者来说,有氧跑的最佳强度应该是比马拉松目标配速慢15%到25%。在这个配速下奔跑,跑者的心率一般是最大心率的70%到80%。

衡量是否为有氧跑的标准就是第二天是否能进行强度训练,如果不能,那证明有氧跑训练过度了。

5、乳酸门槛跑

定义:乳酸门槛跑是指在练习中有至少20分钟是以乳酸阈值配速进行训练的节奏跑。大约相当于15公里到半程马拉松的比赛配速。

对于普通跑者来说,这个配速对应的是最大心率的82%到91%。节奏跑为了提高选手的维持高速配速的能力,进而会提升马拉松成绩,训练一般需要3到5公里的热身,结束之后要安排10到15分钟的放松。

一般的节奏跑可以安排6到11公里的距离。总体相加约为16到20公里.

6、间歇跑

最大摄氧量间歇跑距离应该在400到1600米之间,通常情况下是以现在的5公里比赛配速训练,实际上,间歇的作用在5公里和10公里的比赛重要性会更高,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选手一周的间歇训练最多不超过2次的原因。

当然,间歇的好处非常多,想提高成绩这种训练方法必不可少。

间歇训练来自20世纪30年代,运动员使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体能。间歇训练对心脏的改善作用主要来源于每次训练当中的休息期。

最初的间歇训练,是在30到70秒的时间里让运动员心率保持在170到180之间,再休息阶段,再让队员的心率下降到120,在这样的基础上循环往复。

为什么在跑马拉松的圈子里有一句话是“半马不是马”?

回答:专业健身的人不会跑马拉松。因为跑马拉松这种事情对身体的损害相当严重,除非你是那种专业跑马拉松的人士。

跑马拉松最重要的就是毅力,这个是挑战身体极限的一个运动项目,很多人觉得这种运动行为对身体来说非常的健康,实际上跑马拉松这种事情对身体的损害相当严重,除非你是那种专业跑马拉松的人士,经过专业的训练,在跑步的过程中才能避免身体的损害

你好,我是山水之墨白,一位跑者,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我们跑圈里确实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半马不是马”,因为半马的强度和马拉松完全不同。

许多人以为“半马不是马”这句话是用来贬低只跑半程马拉松的跑者的,这就理解错了。

半马的强度与马拉松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我们初跑者具备了跑10km的水平,那么做一个简单的训练计划,稍加训练就可以去尝试半马,训练周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

而马拉松通常要训练更长的时间,训练计划相对也更加复杂。如果我们坚持训练,中间不偷懒,至少也要训练半年以上时间我们才能去尝试马拉松。

半程马拉松由于距离短,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没有马拉松那么多,我们可以以较高的心率和接近乳酸阈值的配速维持很长一段距离,可以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终点。如果你以很高的心率跑半马,通常只会在16 17公里时出现一个小的极点,熬过去就可以了。由于很多跑者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跑半马,这也就是为什么半马发生危险的概率要高于马拉松的原因之一。

而马拉松距离比半程马拉松长了一倍,看上去是两个半程马拉松加起来,其实不然,通常马拉松对于跑者的考验是从半马以后开始的。半程过后随着身体储备能量的一点点耗尽,体内电解质的减少,以及跑者自身的肌肉水平,耐力水平到达极限,身体平衡会被打破,马拉松后半程跑者将会迎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一般跑者在27 28km、32 36km处会出现“撞墙”现象。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升高,腿软乏力,抽筋,旧伤复发等。“撞墙”到来时,跑者根本跑不动,只能靠走或休息。跑者此时的心理会备受打击,出现悲观,失望,怀疑等负面情绪。等到熬过了“撞墙”期,跑者就又能再次跑起来,心理上又会出现希望,信心,开心,兴奋等正面情绪。

一场马拉松对于跑者身体的考验也是半马所不能相比的,跑完半马以后休息两三天就可以重新跑步。而跑完马拉松至少要休息一周身体才能缓过来。

半马和马拉松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对于跑者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考验大不一样。二者的强度完全不同,所以跑圈里就有了“半马不是马”这句话。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半马不是马,半马有何用?

跑圈中经常调侃的鄙视链大家应该都明白,虽不至于完全属实,但是也确有存在。大概是铁人三项鄙视越野的,越野的鄙视跑马的,全马的又鄙视半马的。其中又不乏装备控鄙视穷跑的,

早间刚开始跑步时,我每次都是3公里,5公里的跑。后来他们就劝我最起码应该跑10公里,我也不是不能跑10公里,只是我自己的身体状态,我最了解,我依然坚持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提高。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跑5公里在群里打卡,再快也少有人夸奖你,但是跑10公里就不一样了,即使不快,也依然被大家恭维一番。

到了具备参赛的能力,报了半马比赛,就会有不少人用疑问的声音问:半马不是马,为什么不报全马?我去,我有能力跑多少,我就报多少,我开心就好。

或是,既然都出去跑比赛了,为什么不报个全马,跑半马不划算。哎呦,我去,全马是划算了,我身体不划算啊。

诸如此类的对话,也经常上演。所以,见怪不怪。

那么半马,到底是不是马?我们都知道马拉松的来源是战时一个叫马拉松的人,为了传递情报奔跑了42.195公里,情报送达后,他却倒地不起。他国家的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距离的长跑。所以全程马拉松才是真正的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是后来增设的。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半马不属于马拉松,但是它却是为马拉松大军储备的主力军。半程的意义不仅于此:

①、半马是多数业余跑者的首要目标。无法一次就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以完成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为目标。

②、堆积跑量,为更长距离做铺垫。我们都知道长跑,没有跑量做基础,一切都不是真的。所以每周一个半马来堆积跑量,也是许多大神采用的方法。

③、带动全民运动热潮。跑半马的人还是要比跑全马的人多,有了半马选手的参与,才能让比赛看起来更热闹,规模更庞大。

其实跑圈中的鄙视链不在完全没必要。跑自己的步,不用管别人怎么想。只要自己的身体 健康 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跑马,遵从自己本心就好。互敬互爱,才是我们跑圈应该有的正能量。

主要3个原因。

(1)实际距离来说:

马拉松只有一种距离42.195km,其他都不是马。

半马是21.0975km,

此外还有1/4马,迷你马,

还有超过42.195km的,统称为超级马拉松。

如果半马是马的话,那么1/4马算马拉松么?2-3km的迷你算马拉松?

(2)体感难度来说:

全马的难度,远不是半马能匹配的。更不是两个半程的简单加加,难度有3-4个半程那么多。

半马忍一忍,拼一下,也许总能完赛,

(这也是半马容易出事的理由,训练不足,小看半程,拼的过头,拼废了)

但是全马的话,不是你想拼就能拼的,疲劳,抽筋,补给不足,撞墙......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跑全马的人来说,每个周末LSD,跑个20+,都不是个事。

但是不要说跑个42,就是跑个30都是很累的。

(3)科学补给来说:

虽然不值得推荐,但是的确很多人都有过“0补给,搞定半程”。

但是绝对没有人可以“0补给,搞定全马”。

跑全马,也不是随便弄点补给,吃吃喝喝就可以了,

要想跑的好,需要科学补给,量身定制。

根据出汗量,有计划地喝水,非常重要。

还有能量补给,跑得越慢越是需要认真吃,毕竟时间久啊,消耗也多。

我是一个全马10线超业余爱好者,参加过5届全马了,以完赛为荣,完赛第一,成绩第二。

说下我的看法吧,说半马不是马拉松的基本都是全马选手。 因为就全马业余选手来讲,很多选手真正遇到体能极限是在30公里以后,并且30公里以后是你超越其他选手,取得成绩的关键。 而全马那些30多公里在走路的菜鸟,他的前半程跑到半马的时候,也往往是生龙活虎的。特别是一些没有经过全马系统训练的,或者没有怎么跑过全马的小白来讲,他们不懂得体力分配,往往前半程就把体力耗尽了,后半程就只能勉强维持了。

今年跑了郑州马拉松,跑友群里面因为有企业赞助按成绩给奖励,所以能看到很多完赛选手的成绩排名。 郑州马拉松因为赛道原因吧,很多选手后半程跑崩了,但是他们的成绩单,前半程的成绩都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半马对于全马选手来讲,几乎是不存在难度的。 并且全马选手不用担心后半程体力分配去专心跑半马的话,成绩也能进一步提高。 但是对于不怎么跑步的普通人来讲,半马跟全马一样,都是遥不可及的梦。 打个比方吧,对于普通人来讲,你们县城的首富和世界首富对你来讲都是大富豪,虽然他们之间的财富差距也很大。

半马的确不是真正意义的马拉松。

从距离来看,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而半马只有21.0975公里。

从参赛体验看,一个普通人,通过两三个月的练习,就能轻松在三小时内跑完半马,完成比赛,而即便是一个跑了几年的爱好者,在六小时内无痛无伤完成全马,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三十公里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全马是极限运动,而半马不是,这是本质的区别。

如果仅仅是为了健身,平时五到十公里,是最适宜的距离。而每次全马之后,你的免疫力都会下降,完全恢复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谁也不敢保证在免疫力低下期你的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而影响你的寿命。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度追求成绩无可厚非,若把长距离和高速度当做炫耀的资本,就有些浅薄了。

严肃的跑者,应该明白自己不是拿身体搏名次的运动员,所以,会把 健康 放在首位。

作为大众跑者,我们不图跑得更快,但求跑得更久。

在跑步群里很多人都说半马不是马,全马比赛才是真正的马拉松,以前我没有参加过全马比赛,总感觉其他人多跑了几年马拉松比赛,就会吓唬人,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当我真正开始参加全马比赛完才知道,全马和半马有什么不一样,只有自己切身体会到,才会知道全马的厉害。没有一定的跑量实力,到最后生不如死的感觉,如果你想跑好半马,首先需要跑好十公里,然后再慢慢加量,能够跑到16公里以上的人,基本上跑半马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的肌肉血糖就可以有半马路程的含量,一段人过了25公里配速就会慢下来,就会减速,到30公里就会撞墙,这个时候精疲力尽四肢无力,就会想放弃比赛,所以说每个人跑全马一定要跑长距离,锻炼耐力,至于快慢的问题,根据每个人平时体能,体质,锻炼成绩决定。跑全马比赛就不是你想跑就跑的事情,没有达到一定的跑量,没有跑过长距离,就不要去凑热闹,伤身体,要想参加全马比赛,首先不需要跑长距离,锻炼耐力,能够跑36公里,应该没问题,但是如果想跑出好成绩,就需要锻炼速度,多跑简歇,如果你半马成绩130那么全马成绩发挥好,320左右水平,我以前想的太天真了,总想跑出好成绩,开始就像跑半马一样跑,结果跑到25公里减速了,36公里脚抽筋了只好慢慢跑,后来我反思一下,跑马前没有跑长距离,耐力不够,所以造成了前半成131半马时间,后半程跑了两个小时。吸取教训跑全马比赛前多跑几个长距离,锻炼耐力,做到心中有数,跑步不累。

我是真叫静静,马拉松从其起源和 历史 来说,有且仅有全程马拉松的42.195公里一说,而当今存在的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以及超级马拉松都是后期资本运作的产物。

我们都知道马拉松起源于“希波战争”, 历史 上这是欧亚两洲大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时间相当的漫长,甚至可以用“马拉松式”的战争来形容,50年左右的战争时间让东西方在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波斯人作为入侵方,一直对它附近的领域甚至海岸对面的城邦都俯视眈眈,在入侵并且征服爱奥尼亚地区,毁掉米利都城后,波斯借口说你们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援助了米利都,这就跟我们波斯帝国过不去了,那过不去怎么办,就打呗,于是开启对希腊大规模入侵。

波斯人的第一次在海面上被上天捉弄了一番,其舰队大部分被飓风毁灭,到达陆地上的时候已经没啥重装备部队了,这下又被色雷斯人偷袭,只能撤退,所以第一次波斯人的大规模进军就此打住。

在回去修整两年后,波斯人又大举进攻,第二次远征希腊,这次在海面上一帆风顺,到达埃雷特里亚城后进攻分分钟获胜,之后继续向南前进。在这个埃雷特里亚城和雅典之间是一片海,然后向南前进的那个名字叫马拉松,这个地方就是波斯人即将登录进攻雅典的地方。

对于雅典人来说,这时候就开始紧急动员,准备集结队伍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应战,要是顺利的话还能把波斯人在登陆时就扼杀掉,同时雅典还排了一个长跑健将叫菲迪皮茨的人去斯巴达求援。对于雅典人来说,我这地方守不住了,你斯巴达那地方也将会被侵占,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斯巴达会派兵援助,谁知道两天里面菲迪皮茨跑了150公里到达斯巴达后,斯巴达人给出等月亮圆了才能援助雅典人得回答,那时候距离十五还有好几天,等月亮圆了可能波斯人早就攻克了雅典,所以最后的反波斯战争只有雅典人自己来了,而菲迪皮茨也只能继续回去参与战争。

交战初期的波斯人占据上风,好在雅典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成功挽救败局,并且顺利击败波斯陆军,而在波斯海军方面并没有成功打败雅典海军,最后雅典人大胜,波斯人只能撤退,这时候在这个叫马拉松的地方获得胜利之后,军中派这个俗称飞毛腿的菲迪皮茨回去城里宣告胜利的消息,只是跑到城中刚把胜利的消息说完,这个人就突然没了呼吸,因为跑的距离约为42.195公里,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个地名和距离结合起来俗称马拉松长跑,这也就是马拉松的起源。

之后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马拉松在第一届奥运会之后开始广泛发展,从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之后,各国家各大城市也开始流行举办马拉松,这些举办的城市最初的目的都很单纯,包括纪念菲迪皮茨啊,包括打造城市名片啊,包括提高人民信仰啊这些,当然这些是在城市角度来说的。

对于承办者来说,马拉松发展到后期,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但是42.195公里并不是一个短距离,并不是每个跑步爱好者都能完成马拉松,这些承办者的本质是为了赚钱,目的简单而纯粹,想着人多参与这个运动才能有更多的利益啊,所以就在距离上动了小脑筋,于是把马拉松距离的一半设置为半程马拉松,并且在后期还发展到包括迷你型马拉松,虽然都有马拉松的字眼,但是有了前缀的也只能说是马拉松的衍生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

上述是从 历史 何其意义上来说马拉松,这一点半程马拉松和这个 历史 以及意义丝毫不沾边,但是和承办方的利益有所关联,所以“半马不是马”。

从生理承受能力上来说,半马不是马也情有可原,一个能够在5个小时以内轻松跑完全程马拉松的人,这个轻松的程度我理解为跑完第二天腰不酸,腿不疼,能正常走路那种,这种人一般能够连续两天甚至三天轻松跑一个半马距离,但是一个能够两天或者三天跑半马的距离的人,如果没有完成一个30公里以上训练,极大可能不能完成自己的马拉松。

在我们刚刚开始跑步的时候,都会存在这种误解,自己轻松跑完十公里,会觉得跑步也不过如此,那马拉松区区42.195公里也就是四个十公里而已,实际上拥有这种想法会在一场毫无准备的马拉松过程中学到一门深刻的课。

半程马拉松和马拉松虽然都带马,但是对于我们身体极限来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全马基本会让大部分人怀疑自己也会让审视自己重新认识马拉松,但是半马很少出现这个情况。

当然,虽然说“半马不是马”,但是在危险程度上来说,“半马胜似全马”,在国内各大赛事出现事故的情况来看,半马出现的个体数远远多余全马,这个说法也许受到参与人数总量影响,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跑友对于半程马拉松存在错误的认知,那就是它不是“马拉松”,实际上在怎样,它好歹也带了一个“马”,也只有心存敬畏,才能 健康 完成每一个马拉松,不管是半马还是全马。

半马和全马差距非常大,试想当你用洪荒之力跑完了半马21公里之后,马上又把另一个21公里放到你面前,那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压力,跑过半马的朋友大多有这种体会,所谓 「半马不是马」所言非虚,半马和全马差距是巨大的。

01全程马拉松是挑战人类运动极限的最典型运动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对跑步来讲42公里是一个巨大的行程,有很多人跑几百米就喘成了狗狗,不要说跑42公里了,对多数眼里马拉松42公里就是个天文数字,这需要超人的体力和耐力,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同寻常的毅力,马拉松是挑战人类运动极限的最典型运动。

02半马和全马不是一个概念

在跑步进阶的过程中,当你克服了3公里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5公里,克服5公里之后,就离10公里就一步之遥了,当一个人能拿下10公里,那么他跑半马的可能性就非常高,这好像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如果征服了半马,从实际情况来看,半马距离跑全马还有巨大差距,这差距对很多人来讲甚至是不可逾越的,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03半马是健身跑步的极限距离

如果一个人的跑步极限是半马,那证明他所做的跑步训练,一定不是针对马拉松的跑步训练,因为半马是低强度跑步训练的极限距离,比如一个40岁以下成年人,如果他坚持跑步一年以上,积累了500公里以上的跑量,单次跑步能达到10公里,那么他尝试一下低速跑半马,多半是可以成功的,但这个距离多半已经到了极限距离。

04专项训练的差距

跑全马的人往往接受了针对于马拉松的各种专项训练,比如间歇跑、腿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lsd跑训练等,普通的跑者很少进行这么专业化的训练,他们往往是通过累积跑量来提升跑步水平的,在专项训练方面是涉及不多的,这是半马选手和全马选手实力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

05协调性的差距

半马选手和全马选手还有一个差距就是协调性的差距,协调性在跑步中至关重要的,协调性来自于正确的跑姿和给力的核心力量,全马跑者不仅会具备出色的力量,他们往往更具备出色的协调性,良好的协调性让跑步既轻松又省力,所以有时候协调性比力量的作用更大,半马跑者在力量方面比较容易和全马跑者的拉近距离,但在协调性方面的差距是很难短时间消除的,因为协调性往往有天赋的成分。

结束:

半马和全马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半马之内的跑步还处于健身跑步的范畴之内,而全马跑步则是进入了挑战身体极限的范畴之内。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关注我,或点赞回复,谢谢!

我是深刻体会半马不是马的含义。

之前跑了四五次半马,都能轻松完成。我月跑量也就是100-150K,每次就是5-10K,跑半马一点问题没有。

就前天跟跑友一起跑了一次超马52,成都三环路。34公里之后直接崩了,跑跑走走才完成。之前为自己制定的战术是630配速巡航,哪知道照样崩,感觉岔气,心率下不来。半马距离全马真的不止一倍那么简单。没有250K的月跑量别跑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