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花式篮球过人教学-欧文十大花式运球过人
1.花式运球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
2.花式篮球的花式圣地
3.美国花式篮球始于多会?
花式运球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
经常看NBA的同学都清楚,一些球员很喜欢通过花式运球来得分从而吸引球迷。比如,欧文。但是,欧文的偶像科比为什么很少看到他花式运球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都知道,科比可以算是NBA历史上最好的得分手,还不夸张的说,是除了乔丹以外,得分能力最强的球员。
作为80.90后的球迷一定非常清楚,比起麦迪的飘逸,艾弗森的灵动,卡特的石破天惊,而科比的则更加俊朗,而科比叱咤联盟的得分利器则是后仰跳投,虽然科比不是第一个后仰跳投的发起者,但是却是科比将这个姿势发扬光大,而且科比的左右手非常均衡,在关键比赛中科比的左手投篮也成为得分的一大利器,作为联盟中顶级的进攻球员,不仅仅有着出色的进攻手段,而防守也是相当出色,不仅却经常被进攻的锋芒所掩盖。
事实上,科比刚进联盟的时候,运球还是十分花哨。可到后来,他逐渐利用身体和技术来得分,因为花式运球虽然好看,但是实用性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容易失误。最重要的是是、花式运球太消耗体力了。所以科比没有那么必要去白白耗费自己的体力。
其实,詹姆斯也是一样的。花式运球可以说是多此一举。明明可以用身体突破,就没有那么必要浪费体力了!
花式篮球的花式圣地
穿过纽约哈莱姆区厚重的夜色,从153街右拐走进155街,波罗棒球场的旧址就在那里。那座球场从1891年起就是纽约巨人的主场,1911年它的木制看台引起了一场大火,整个球场被夷为平地。如今这里矗立着一幢17层的“贫民楼”,你可以猜到人们叫它“波罗球场公寓”。
公寓楼顶的露台上空无一人,只有晾衣绳和电视天线杂乱无章地蔓延着。从这处昔日的棒球圣地望下去,你可以看见一块用红绿油漆刷过的沥青篮球场,一些装在棕色牛皮纸袋里的空啤酒瓶在惨白的路灯照耀下无处遁形。那是另一个圣地:洛克公园。
从60年前开始,洛克公园就是街球的圣地,这里与NBA的历史一样久远。1946年,纽约公园局职员霍尔康比·洛克决心在闷热的夏夜为哈莱姆区那些无所事事的孩子们找点消遣,于是他创立了一个夏季篮球联赛。让公园方面头疼的是,洛克公园的球网总是用不上两天就支离破碎了,最后公园管理者干脆不再换球网,所以直到今天光秃秃的篮圈仍是街球场地的醒目标志。
篮网的作用是减缓篮球下落的速度,在远投时它也是一个醒目的标志。没有篮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早期的街球很少有远投,打球的人都喜欢用扣篮或上篮的方式得分,为此他们必须先晃过防守自己的人。街球花哨的风格由此诞生,不过那时还没有胯下运球,技术最好的球手也只是擅长变向运球。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治不稳定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心中引起一种绝望情绪,这种情绪在洛克公园表现得更加明显。那是一个街头英雄辈出的年代,“毁灭者”哈蒙德、“山羊”马尼加特、“Pee Wee”柯克兰等街球巨星在洛克公园呼风唤雨,他们被称作“街球诗人”或“沥青地上的诸神”。
这些球员的出现让洛克公园声名远播,许多人专程来这里看他们打球。停在球场边的汽车引擎盖是最好的场边座位,155街上的那座桥是二楼包厢,公园周围高层建筑的天台就是廉价座位。NBA最好的球员也慕名而来,与街球高手们一较高下,维尔特·张伯伦、欧文、奈特·阿奇巴尔德、考文斯和贾巴尔都是洛克公园的常客。
“那些街头英雄从来不怕职业球员,”在洛克公园当了多年解说员的“探戈公爵”说,“那让他们更加伟大。他们把职业球员看成普通人,只是运气够好才进入一个职业联盟打球。在NBA之外,那些职业球员与周围社区的穷小子没什么两样。” 这是一个周一的夜晚,洛克公园灯火通明。
RBK队的“骨头收集者”威廉姆斯用他惊人的速度多次甩开防守者,他用跨下双腿之间的交叉运球把防守者骗得东倒西歪,他的背后传球像背后长了眼睛一样精准,让球迷们不顾一切地尖叫起来……
暂停的时候,热辣劲爆的Hip-hop音乐响起,DJ恰到好处的煽情,说唱乐歌手的表演,让球迷们的情绪始终处在High的状态。几个黑人小伙子按捺不住激动,冲到球场上表演纽约最流行的一款“街舞”,没有保安人员上去阻止他们。很多不安分的屁股,已经和这些孩子们一起扭动。
霍尔考比·洛克先生,洛克公园街头篮球的创建人,也许只有做梦才能够想象他的“作品”会在今天受到巨大的尊重和追捧。
40年前,没有改造过的这座公园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风一吹,周围的居民都能够闻到漂浮垃圾的恶臭。1965年,纽约公园市政处的主任洛克,把他醉心很久的街头篮球联赛搬到这块公园的露天场地,尽管经过一番改造,但周围仍然是废弃的建筑物,球场是用沥青铺成的,如果碰撞中重重摔倒,就会留下一片血迹。
这里是街头小子们追求自由梦想的天堂,洛克公园也由纽约最好的街头篮球地点、全美街篮的圣殿,逐渐奠定世界街篮麦加的地位。它有着最好的名声,最棒的球员,最High的街头文化,让格林威治村的“街笼”、康尼岛花园、费城贝克等著名街篮地点望尘莫及。 如果霍尔考比·洛克还活着,他肯定会获得纽约的荣誉勋章。洛克公园是几百万世界狂热街篮的年轻孩子跳动的心脏,但这个联赛创立的初衷是避免孩子们走上不良的道路。
他也许不是一名伟大的球员,但他肯定是一位杰出的革新者,孩子们最好的人生导师。洛克先生始终认为,公园里的比赛“并不是一个篮球联赛”,他想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告诉孩子们篮球是一种生命,值得用一生去追求。
“他让我们感觉人生有了意义,我们完全可以有梦想,有目标。”查尔斯·特纳缓缓地说,他是洛克文化的忠实信徒,也在公园里打过多年的联赛。“他挽救了很多孩子,原来他们会在街上和一些烂仔胡混,抢劫,,如果不是被砍死,就是在监狱里度过一生。但是突然,他们在篮球场上发现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过去,纽约的警察局为这座世界大都市奇高的犯罪率,成为最大的毒品贩卖地之一头疼不已。但是在洛克公园等街篮盛行之后,很多明天就会成为不良少年的孩子,却成为了当地津津乐道的篮球明星,更多的孩子谈论的是投篮的技巧,而不再是毒品获得的渠道。
14年,洛克先生去世后的第9年,当地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这座最初被称为“P·S·156操场”的公园以他的名字命名。纽约的一家媒体甚至说,“如果不是因为洛克先生,纽约现在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在公园的零售摊点买一瓶苏打水,一包热狗,用最快的速度在露天里发现一个不错的座位,让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晚上彻底摇摆和放松,成为不少纽约青少年最酷的生活方式。在某个晚上发现一位大名人来看球,譬如说比尔·克林顿、丹泽尔·华盛顿等等,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孩子们都对这段篮球生活很享受。这里的联赛从6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当地夏天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尽管NBA的一些人士不屑地把洛克联赛称为“操场篮球”,球员们都在打野球,但这里眼花缭乱的跨下运球、手指转球、破坏性极强的灌篮和完美的空中接力,多年来一直影响着NBA的球风。
31岁的企业家哈尼巴·沃德是一位坚定的洛克球迷,如果让他在广场花园的NBA比赛和这里的街头篮球作一个选择,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我在这里看球,始终都不敢离开座位,即使你的膀胱要撑爆了,或者你饿得要命,渴得要死。因为只要你一离开,就会可能错失一个精彩的场面,而人们可能会对这个动作津津乐道很多年。”
而洛克联赛“坏孩子队”6英尺4英寸的后卫沃利·迪克森,认为这里能够提供最大的篮球享受。“很多去不起麦迪逊花园看NBA比赛的人,会来这里看比赛。只要我在场上,我会从头到尾给他们提供最纯粹的。”
像洛克一样打球
第一周:赛事开始,球员们做好了接受无数次尖叫、欢呼或者嘘声甚至唾骂的心理准备。
第二周:除了正常的比赛,一些NBA明星会被邀请来和联赛明星打对抗。每一名参与活动的球员都会被赛事组织者赠予一个绰号,应邀的勇士队的理查德森表现太差,没有得到任何名号。
第三周:赛事进入高潮阶段。
第四周:哈林地区的全明星赛举行,入选者都是这个地区的街头篮球好手,但并不排斥NBA的球员,像步行者的小奥尼尔、太阳的马里诺和马布里都入选全明星赛。
第五周:这个时候,是科比“驾临”,也许同样会冒出一位NBA大明星,但不知道会不会遭到再次羞辱的状况?
第六周:属于后卫的一周,尤其是组织后卫们。很多NBA的球探都会来此观看比赛,希望发掘一位不错的后卫,但要在后者同意的情况下。
第七周:季后赛时间,也是“表演秀”的高潮时段。
第八周:总决赛到了。两支最具篮球实力和表演才华的球队会争夺年度总冠军。2005年的总冠军是“恐怖队”。
说到街球,就不得不提纽约哈林地区,而提到哈林,又不得不说说第155大道的洛克公园(Rucker Park)——一个被全世界街球手视为街球圣殿的地方。洛克公园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公园,而是集合了美国文化、黑人文化及篮球文化于一身的街球的麦加。
美国花式篮球始于多会?
篮球起源与发展
起源:现代篮球运动自1891年起源与美国。是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当时的青年基督教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当时称为“奈史密斯球”后又称“筐球”最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是向篮球筐中投球,边形象的命为篮球。
一,初创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二,完善、推广时期(20世纪30至40年代)
三,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五,创新攀高时期(20世纪90年代-)
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将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和“女篮男化”技术、战术运用技艺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第一, 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攻击次数;第二,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第三,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率,加快转换战术变化的节奏,都将给现代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四、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
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
第二, 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
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可见,未来要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和节奏。应运用战术的简练性,应变意识、才智与能力的综和水平。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智能结构的高层次和科学化训练,管理相结合的高水平。
当时美国遇到特大的暴风雪,气候异常寒冷,使得当时在美国最流行的棒球运动无法开展,而学生们对室内古典体操又感到厌烦,致使到该校学习和活动的人越来越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奈·史密斯博士受青年会委托,要设计出这样一种新型的运动项目:
1)它不受天气、时间的影响,可以在室内或室外,也可以不分白天、黑夜进行。
2)它要与枯燥的古典体操、美式足球有所区别,既要有对抗性,又必须文明。
3)它应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根据以上设想,他从当地农民摘桃劳动中得到启发,并借鉴其他运动项目的方法,创立了篮球这种游戏。1891年 12月 25日圣诞节前夜,奈·史密斯博士亲自主持了近代篮球运动史上第一场比赛。
篮球的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近代篮球运动于 1891年起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州(Mas sachusetts,也译为麻省),是由该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尔市基督教青年会学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设计和发明的。
经过一个较短时期的传播,篮球运动便从学校走向社会,由美国传向国外。1892年传入墨西哥,1893 年传入法国,1895 年传入中国……